至少在中国它是如此的。一般地说,自然灾害的发生本身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新调配。简单地说,发生地震,宏观上政府会调配各种社会资源到地震发生地,这方方面面涉及衣食住行,甚至到知识教育这一层面。那么为什么说自然灾害加速了贫富差距呢?完全是因为这个资源调配所造成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自然灾害发生后跟市场经济,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(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阶段)挂钩,只有一样东西有直接关系——钱。有了钱就有了一定的资源。所以通常我们会看到两个跟钱有关的行为——伟大善良百姓的捐款以及政府的财政拨款。阿武这边一个个分析….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捐款这个活动,对于捐款人这个群体基本上就是底层的人民。捐款金额从几块钱到上万块的都有(我们那时候捐到“毛”是不会觉得丢面子的),尽管有些人拼面子捐得多,但基本上这些人都处于经济活动中比较底层的人民。为什么呢?你见过王传福在这些群众性的捐款中捐二百五十块么?这时候会有个问题了,王传福可能代表比亚迪捐款2500万(王传福你可别骂我,捐多少你自己定,250万也行。)其实这个捐款本身它并不代表其个体身份,它更多的代表是整个比亚迪的员工。要比亚迪全球员工是2500人,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差不多一个员工平均捐了一万块。加上本身这个公益性捐款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群体带来收益,所以实际上每个员工的捐款金额是可以“被看扁的”。所以在这个环节中,资源(就钱啦)的调配是从善良的平民百姓到受灾害的平民百姓(为什么接收方也是平民百姓呢?你觉得李嘉诚会有好几栋别墅在贵州或四川么?)。

        打个比方,一个家庭里,老爸有50块钱,老妈有30块钱,儿子有20块钱,总共这个家庭有100元。有一天,儿子不小心被偷了或者丢了15块钱。这时候老妈不忍心儿子受苦,给了儿子10块钱。那么本来老爸跟儿子之间金额差是50-20=30,儿子遭遇不幸后是50-15=35,这个差距是不是拉大了?你说老妈要是给儿子20块钱呢?通常情况下的捐款,假如你有30万的总资产,你会捐掉20万么?另外就算老妈给人儿子20,那么贫富差距就变成是50-10=40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,政府的财政拨款救灾。首先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哪里来的?初中的课本就说了“取之于民”。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本质上它还是跟上面一样,调配的过程也是从平民百姓到受灾的平民百姓。只是这个时候不善良的人也不经意中捐了款。那这个过程富翁不也捐了?还是那句话,他们确实不能代表个体,尽管他们旗下的公司也叫缴纳税收,但你一定要考虑公司的员工。道理跟上面举的例子一样,也是拉大贫富差距。

         当然,救灾过程一般除了万能的金钱外,部分会有实物的救助。先声明,假设所有人都不想发国难财。但这个过程依然会对贫富差距有一定的影响。以国家调配这种实物资源来说,包括这次旱灾的人工降雨,调水,调食物等等。一般来说都会产生经济行为——消费。消费就必然会给出售方带来利润的。扯白的讲,云南干旱之前,我是个米商,平时销量稳定,云南干旱后国家统一调配大米,市场上一定时期的大米总量是固定的,国家只能用钱采购,所以我的大米销售量增加了,那我的财富积累速度是不是加快了?

          阿武只是想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现象,希望给关注我空间的朋友们有一些新的启发。本人绝对大部分时间思想端正,除了看日本生活片的时候比较不健康外,绝对没有反(河蟹)人类,反(河蟹)社会,反(河蟹)国家的一丁点意识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看不清?